德苏的再聚,是否意味着二国的和好?
托洛茨基不这么认为,他还在为德国对于赤色政权的打压以及清洗而愤怒---尤其是对那个年轻的独裁者,那简直是个恶魔!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诺维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
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
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列宁的主张终因处于少数,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一切都历历在目。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
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德意志帝国的铁蹄,将俄罗斯的尊严狠狠地踩在地上!
列宁同志是对的?
托洛茨基无法接受。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他还是妥协了。
3月3日,《布列斯特条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德军占领;俄军应完全复员;苏俄要向德国支付赔款60亿马克等。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而在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结果不久之后,混乱的德国政府却代表着英法的建议,仍然不撤出波兰东部地区与立陶宛地区,在之后的几年内,遵循着列宁的指示,苏俄没有发兵。
在世界大战停战的第三天,就证明了列宁妥协的正确性,但是托洛茨基不喜妥协或斡旋的风格仍然没有改变。
在内战中和图哈切夫斯基的完美配合,使得白军和其他妥协、投机分子被迅速消灭。
"唯一的组织者","红军的缔造者"、"红军的领袖和组织者",托洛茨基还获得了与图哈切夫斯基一样的称号---“红色拿破仑”。
谙熟军事指挥艺术,多次亲临战场,面对生命危险而毫不畏惧,他犹如铁人般无坚不摧,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而现在,他却只能待在会议室的一角,看着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契切林---他自己并没有被授全权或是与外交部长相等的话语权,这意味着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说话的份---这其实是苏共高层的一致意见,害怕他的激进会破坏或是违背原本的大方针。
他的胡子微微抖动着---要等到关于情报人员的部分时,才轮到他“提出建议”。
他曾经强硬要求英国政府释放因反战宣传被囚禁在英国的俄国流亡革命者,否则不许英国公民离开俄国,连英国政府方面都觉得此举无懈可击;他还把盛气凌人的法国到访者当场轰出他的办公室(革命前法国一直是俄国的头号债主与政治操纵者),却彬彬有礼地欢迎前来缓和冲突的法国大使,一高一低的姿态显示了托洛茨基高超谋略智慧,堪称有理、有力、有节的外交典范---然而现在一切都用不上了。
而看着沃尔特谦恭而不怀好意地时不时提出巴黎方面的债权,契切林却只能是一再退让,即使是很小的,但多次的积累却是不可想象的---这便是沃尔特的高明之处。
对于立陶宛的划分,则是德方占据约七分之二并划入东普鲁士,苏方约五分之二,剩下的则成立一个受白俄罗斯地方管制的缓冲政权。
德苏的贸易恢复,但托洛茨基知道,目前德国的经济已经强势复苏,面对工业相对薄弱的苏联,优势却是极大的。
“这便是目前波兰的边界,实际上,已经有现成的方案了,那就是根据之前的波兰议会辖地的东部边境进行划分,对于此,我认为这更有利于贵国,因为在南部。。。”
契切林谋求和德国的经济合作,而且在关于法国方面的巨额债款,沃尔特隐隐有“必会尽力协调”之态度,契切林则要求“贵国作为西欧与东欧的经济枢纽,也应当肩负相关之责任”。
双方开始在这方面互不让步起来------但实际上却是苏方在求德方,这使得会议的风向急转直下。
托洛茨基咳了咳嗽。
拉瑙特提出的波兰边境暂不设防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这毕竟只是一个暂时性措施,而且实际上对于德国的好处远大于对于苏联的,以及在波兰境内的英法军队,更是让人放不下心。
就这样,在你来我往地交涉中,《明斯克条约》诞生,代替了原来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条约。
德国宣布代表原同盟国放弃对于苏联一切之经济要求,以及对于波罗的海海岸、白俄罗斯、乌克兰之一切领土要求。
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具体则有着在进出口上的相关友好政策。
到这里位置,大致与原本世界的《拉巴洛条约》相当。
在原本历史中,1922年7月29日,根据一项秘密协议,德国能够送军士到俄国受训,其实违反了凡尔赛条约。11月5日,两国在柏林签署附加协议,将条款延伸到俄国所控制之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阿美尼亚与远东共和国的苏维埃政权。
而现在,在加订的秘密协议中,除了德国可送一些“军事俱乐部成员”或是“志愿者”进入苏联军校“工作或是学习”(规模为每月4500人)外,还有着在枪械设计上的合作,在波兰的罗兹设立新的军事院校,在暗中实际上对苏方开放。
苏联承认了波兰是德国的一部分,德国在这里拥有着绝对主权,对于在这里的俄语人口,则可以选择报名加入/回归苏联籍,限额6.5万人,为期一周,而立陶宛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语人口,则可以同样如此,限额为3.5万人,为期一周。
《拉巴洛条约》是第一个在事实上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肯定下来的国际条约,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第一次在法律上承认了苏维埃俄国,并在完全平等,和平共处的基础上与苏联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的条约。
《明斯克条约》则代替了原本的《拉巴洛条约》的地位,超出英法的预计的是,反苏情绪似乎十分严重的德国在实际上还是为德苏友好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这就是为什么在乌尔姆,在斯图加特,在第二次内战以及建国后,克罗休夫特及其支持者都对苏方的活动进行极力掩盖与局部驱逐的原因---否则对于苏联的愤怒、恐惧与怨恨将会无法估量。另外一方面对于国内大兴改革,这其中自然也有着对于苏方的掩盖的缘由。
原本的历史中,在德国,对于共和政府跟一个共产国家和解并保持良好关系,部分保守和极右人士感到担忧。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与芬兰都因俄国地位提高而紧张。它们尝试在国防与外交增加合作,但由于各自的议会反对而没有成事。
而现在,担忧虽然存在,但比《拉巴洛条约》后的却是小了很多---何况这种担忧的情绪本来就不大。
看清真相的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由德国执政操控的---毕竟关于许多方面的建议都是由他提出的,拉瑙特等的最大作用其实是释放烟雾弹。
同时,德国政府正式宣布承认苏联,二国正式建交。
。。。。。。。。。。。。
1921的冬天与符滕堡的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我的剧本世界在自主运行》、《我是舰娘》、《剑来》、《认清现实后,她们开始追夫火葬场》、《交错世界之学院都市》、《好徒儿你就饶了为师伐》、《带着修真界仙子们天下无敌》、《她们都想成为我的女主角》、《道诡异仙》、《修炼成仙的我只想养成女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