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小说网> 科幻末日> 少女前线遗迹> 世界观

世界观

世界观

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概论

以基础理论物理来看,未知文明对微观粒子的控制达到了惊人的高度。这具体表现为对宏观世界物质的高度压缩。遗迹所展现出的技术是一个高整合的复合型体系,不同的遗迹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了遗迹技术的复杂性。然而多年的研究使得我们可以对遗迹的技术体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归纳,而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遗迹技术通体可以划分成”坍塌技术”与”逆向坍塌技术”。

对于坍塌技术,我们可以把分子壁看做一座墙壁,在外力将墙壁推倒后,砖块无序地散落在地上,就像被打散的分子一样。而逆向坍塌技术的运作过程,可以想象成砖块从地上飞回原处组回墙壁的倒放镜头。分子在散乱状态下高速飞行,重新组成各自之间的引力状态。

据推测,未知文明对于坍塌技术的使用已经非常常见,以至于这项技术在全球的遗迹中都有报告提及。根据分析,未知文明首先使用一种坍塌液使得物质原有分子互斥力在内部被阻断(其实称之为”液”是不恰当的,坍塌液是一种以紊乱运动方式行进的粒子波,高速穿透物质后呈量子隐态,穿透过程辐射频率高,组成成分不同,可观测到的仅有底夸克与光子)减弱排序导致物质内构分子有序坍塌,利用引斥力扭转压缩原有分子空间使其量子化,存储装置记载分子原有排序方式用于逆向坍塌,至此坍塌作业就告以段落了,这一作业是人类认知范围内的,也是现今使用最多的遗迹技术。

在理解坍塌技术后,理解逆向坍塌技术便不是件难事。阻隔电子源衍射后,计算机会导入物质建立空间模型结构,坍塌液解除物质压缩状态使其分子开始振动,坍塌物质在吸收同频率光子后其内构中大量电子跃迁到高能轨道,过程中能量传递产生高温,物质进入活跃的流状(注意,不是液态)并根据物质建立模型开始回归有序排列以及恢复引斥力,完毕后解除衍射限制,逆向坍塌作业至此完成。

人类对遗迹技术的研究长时间的滞后,使得即使是最基础的坍塌技术也难以掌控:打个比方来说,在古代,人类文明也在进步,能为士兵造出更好的武器,但只要他们仍不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就永远造不出导弹与卫星,这便是人类对于遗迹技术掌握的现状。

根据报告,不同的遗迹展现技术的方式都各有差异,在1992年联合国遗迹科学署成立之前,各国对于遗迹的研究均缺乏全面性。实际上,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大规模的遗迹探测就已经开始,然而以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理解坍塌技术的核心技术,之后的40年,即使是超级大国也只能生搬硬套地将其改装成不入流的武器。在微观物理学进步以前,人类并没有意识到坍塌技术作为武器并不是最可怕的,遗迹技术真正的威胁在于将宏观世界的运作方式彻底改变,坍塌技术构建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下物质可以以任何形式的拆解与重组,甚至是远距离传送这一过去难以想象的技术。即使到了今天,坍塌技术对基础物理的颠覆性之深仍让人难以消化,然而这一切与逆向坍塌技术相比起来不值得一提,逆向坍塌技术已经完全超越了当今科学的想象。

AD1945-AD1981 遗迹时代

就实际情况来看,对于Assault Artillery的人工配体研究早在Assault Artillery项目开始前60年就已经被启动了。但是,那时此项目还被各个国家所垄断,成为国家间相互攻伐的武器,研究的重点也便集中于遗迹的发掘与复制上。

在AD1945年,二战最终结束前,美苏两方分别成立了自己的战利品搜刮组织,美国方面成立了由俄裔美国人帕什(Boris Pash)中校所率领的”阿尔索斯小组(Team Alsos)”而苏联方面则成立了所谓的“贸易联盟”部队,实质上是由当时的苏联战时国防委员会(GKO,AD1946年后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直接领导的特别战利品委员会。

双方的目的都异常的明显,搜刮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的战争遗产:核武器研究人员、轴黄饼、火箭技术、碟式飞行器、喷气式发动机、后掠翼型空洞资料等等。表面上看,美国方面的部队有着更高的效率,成功地敢在苏联人之前夺走了大多数的物资和资料,留给苏联人的不过是一点残羹剩饭罢了,在美国人为此沾沾自喜之时,却没有人想到为什么精英云集的苏联特别战利品委会会会在行动上如此缓慢呢?

实际上根据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解密的资料表明,直到冷战爆发后,美国才终于确切明白苏联人的伎俩,苏联的真正目的是所谓的遗迹。苏联对于遗迹的研究开始于AD1905年,也就是通古斯大爆炸三年前,研究院总部设立在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R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直属于克林姆林宫,对沙皇本人负责。

正如我们今天得知得一样,通古斯河附近是近代人类所掌握的第一座遗迹,换句话说,苏联对于遗迹的研究比美国或者后来的北约方面早了整整40年。而AD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则在冷战期间的研究中被分析为近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为引发的遗迹崩解,类似于核弹爆炸的效果相信正是由于遗迹内部反应炉失控所造成的。

回到AD1945年,在美国忙于强占核武器研究相关人才和设备的时候,苏联特别战时委员会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由第三帝国托特组织所挖掘出的第一遗迹(Urkunde 01)也就是所谓的克什埃计划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除了得到了完整的遗迹以外,也获得了纳粹的”死亡天使”门格勒医生的协助,也因此获得了他再奥斯维辛集中营中进行的相关人体试验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上在柏林的威廉皇帝研究所医科资料库中获取的资料,苏联甚至有计划的在古拉格的劳改营中”复制”出了相关的实验机构(事实证明,苏联方面比德国人做得更好),这些资料所带来的优势在之后逐步显现出。

由托特组织所挖掘出的遗迹资料被保存在布莱歇雷德(Bleicherode),也就是美国俘获维尔纳冯布劳恩的地方,美国方面带走了这里几乎所有的火箭设备和技术人员,但是上帝是眷顾苏联的,由于苏联红军前锋已经逼近,人手不足的阿尔索斯小组并没能带走这些资料(实际上美国也没有将遗迹的事作为优先处理事项),而是将遗迹的资料几乎完整的留给了苏联人。由此,苏联得到了位于诺德豪森哈兹山地下的完整遗迹和第三帝国倾尽全力研究十余年的全部技术资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早期资料都是俄文的原因,在遗迹相关的研究中,苏联方面在开始的时候就占有着几乎半个世纪的领先优势。

AD1947年,冷战爆发,美苏双方陷入了军备竞赛的泥潭之中,美国在核武器上的优势在AD1949年被打破,苏联也建成了相应的威慑能力,双方再一次回到都同一起跑线上。

而在之后的一年(即AD1950年),根据我们俘获的相关资料可知,苏联在塔巴沙尔B试验场实验性部署了所谓的“海星”。当时美国为此将塔巴沙尔B试验场列为第一类打击目标,在洲际导弹进入战备值班后,也一直有超过两个技术的战略核武器对准了这个试验场。然而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海星”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的武器或是装置,苏联在AD1950年塔巴沙尔B部署的实际上是一整套根据在步莱歇雷德获取的遗迹本体和资料复制出的模拟生产系统,占地146.63平方公里,由五条间隔120°向外扩展的主轴构成本体。换句话说,这并不是一套用于进攻的复合武器系统,在苏联方面的资料中,这套系统在AD1950年开始运转,第一次生产出有效的“产品”已经是AD1961年了。

GAVIRUL重现计划

在苏美对遗迹技术一系列笨拙的研究与实验导致的事故后,世界从对遗迹技术的惊讶中回过神来,并警惕地发现以现今的科技去试图解析遗迹的整体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因而以间接的方式研究未知文明的方案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在1960年代中国上海北兰岛遗迹(第二十七号甲等技术研究基地)发掘出的基本完整的未知生命遗体,被认为是创造遗迹文明的智慧体之一,根据推测,此生命体可能是未知文明遗迹的一个守卫,因此这仅有的样本被取名为“GAVIRUL”,中文学名为“尉”。

GAVIRUL被存放后,因被发掘的北兰岛遗迹没有其他有用的研究价值并且处于67米深的地下,在发掘完毕后不久便被封存,12年后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所以北兰岛遗迹入口被彻底掩埋堵死,新的建筑在上面拔地而起。之后GAVIRUL被遗忘了整整30年,直到1992年联合国遗迹科学署成立后对GAVIRUL的研究才重新开始。在经过长时间的争吵和政治较量后,GAVIRUL重现计划浮出水面。

GAVIRUL重现计划从一开始便是混乱而缺乏领导的。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科学署内的生物专家也分成了两派。一派强调GAVIRUL重现计划为重启遗迹的钥匙计划,主张激活遗迹后对遗迹进行彻底的学习和技术复制。而另一派则主张先停止对遗迹的挖掘,把主要资金和科研项目投入在对胚胎本体的人类化计划上,以此为桥梁了解未知文明的危险性,在世界格局并不稳定的时代下,后一种主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GAVIRUL的基因所催生的人类化胚胎群培育计划也随即上马。由于基因的不稳定性,导致胚胎死亡率极高(死亡率约为98.9%),最终存活的仅为两例。为了保证基因染色体完整,所有胚胎皆为女性,根据卵子不同,存活的两例各自显现出了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外貌差异。根据观测计划编号,高加索人中外貌特征女性为G-37观测对象,蒙古人种外貌特征女性为G-114观测对象,其中G-37由于基因缺陷,发色呈白色,而G-114为正常黑发。此外G-37、G-114观测对象在婴儿阶段与普通人类没有任何区别。根据这个特别的现象,研究院将对G-37、G-114的研究观测计划命名为“黑百合与白蔷薇(Black lily_ white rose)”计划,双姐妹的代号“莉莉”和“萝丝”也由此被定下。

观测对象的成长迅速,由于新陈代谢比普通人的速度快得多,在7岁时他们便显出了正常人14岁左右的外貌特征。计划进行到第15年时,根据各项测试,除了肌肉附着强度与前额叶皮质活跃度比同龄普通人高出一些外,莉莉与萝丝并没有表现出其他特别不同寻常的地方,也没有发现与遗迹物质发生任何层面上的反应,经过整整20年的观察后,GAVIRUL重现计划基本宣告失败,因此对遗迹重新进行直接研究的潮流呼声也愈演愈烈。在备份胚胎样本与记录档案被保存完毕后,原本给予“黑百合与白蔷薇”计划的资金全面拨给了同样为遗迹相关技术的“负重者(Weight Bearing)”紧凑型外力辅助系统的研制项目,而此套系统之后也成为了“强铳兵(Assault Artillery)”作战平台的结构基础。由于战争爆发后资料缺失,我们已经无法得知莉莉与萝丝之后的完整资料,根据零碎的记录报告显示,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她们之后可能参与了一些秘密的对E.L.I.D作战行动,时间在第一次北兰岛事件发生前夕,由于情报过少,已无法了解她们的行动与北兰岛事件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了。

第一次北兰岛事件

第一次北兰岛事件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处理遗迹危机失败而发生的事件,但它的失败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多年前对遗迹的破坏性开发导致了少量坍塌液脱离晶体胶囊,此后城市建设挖掘过深破坏了遗迹外部阻隔层。粒子流发出的辐射使得地面上的人类开始发生广域性低辐射感染症(E.L.I.D)。由于缺乏对E.L.I.D事件处理的经验,市级政府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件未向上级通报,仅仅对于受污染地区进行简单的隔离与疏散。E.L.I.D的出现在上海市内导致了不少与E.L.I.D相关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作为专门应对遗迹以及E.L.I.D的特维警开始介入这一系列案件。在解决了这系列案件后,北兰岛与市区隔离,被彻底封锁。

然而封锁强度由于事态的平息而一再下降,系列案件发生第15个月后封锁级别已降为4级。

封锁与监控力度的减弱成为了触发北兰岛事件的一个严重漏洞。

2030年,第一次北兰岛事件的开端是7名中学生擅自进入封锁区域,遭到了E.I.L.D感染者的攻击,特维警派遣了装备AA-03D警用型的4人特遣小队进入封锁区域进行营救,然而营救行动失败,7名营救对象与负责营救的特维警小队无一生还。根据AA-03D外置摄像机传回的最后影像,遗迹内部发生了极大的混乱,特遣队员试图爆破堵死遗迹入口,但却失败。爆炸导致外壁崩溃,随即坍塌液全面泄露,大量坍塌液汇集互相压缩导致高密度粒子聚合产生了瞬间高温,高温导致的剧烈爆炸与喷射而出的坍塌粒子云在一瞬间摧毁了整座城市。进入对流层高度的坍塌粒子流群开始向各地蔓延,由于信风作用在几个月内向世界各地飘散,被流群覆盖的地区随即遭到毁灭性破坏,外围区域也因广域性低辐射感染症大爆发而人口锐减,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逐渐减少,对有机生物的百年灭绝因此开始了。之后的15年,各国都在为如何解决坍塌云问题而焦头烂额,而最终的研究报告显示,坍塌云衰变至人类可接触的时间大约需要十万年。互相指责与不信任在各国间愈演愈烈,裂痕最终到了无法恢复的地步,终于于2045年,为了争夺和守卫仅剩的适合生存的土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南极独立

第三次世界大战从2045年4月15日开始至2051年6月29日正式停战,由于战争目标为争夺土地,各国都谨慎地没有使用热核武器,但正因如此,常规战场的惨烈程度达到了人类历史的最高水平。科技所带来的高烈度战争使得原来已大量减少的人口再次锐减,许多非感染地带也因战争破坏而成为了无人区。三战爆发第六年,在一千多个常规军的士兵从世界上消失后,各国基本已无力发动新的重大战役,中美俄等现存国家对停止战争进行了谈判,最后在互相限制的条约签订中停止了战争。然而敌视和仇恨依旧存在,在缩小领土范围和转移重工业区等举措后,剩余的国家在满目疮痍中舔舐伤口,希望靠时间能恢复元气。10年后,民生和重建问题仍旧困扰着所有的现存国家,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已无法承担起延续人类未来的重任了。罗克萨特主义被提出,并成为了国际公认的价值思想。2062年,联合国被再度成立,两年后联合政府罗克萨特主义合众国联盟建立,人类的新纪元开始。

在第一次北兰岛事件前,也就是2023年,在南极冰盖下发现的巨大空洞中的未知文明以及被确认为现今最为庞大的遗迹系统,联合国遗迹科学署虽地位以远不如从前,但在一部分高端科学家与民间巨额资助的支持下,对南极遗迹的挖掘研究勘测很快开始了。约纳斯博士和李德明博士共同主持了这个项目。由于内部空洞的地理优势,勘测不同担心E.I.L.D蔓延导致的对其他地区普通人的影响,而参与科考的作业人员全部接受了抗E.I.L.D基因改良,并配备了最新型的“负重者”系统。之后的10年李德明博士都在为建立安全科考的反向壁垒和空洞城市建设而煞费苦心,高达217米高的人造多层反向遗迹巨门成为了只有空洞城市居民可以看到的奇观。与此同时,约纳斯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则对遗迹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破译与研究,经过20年的时间,研究终于出现第一次突破。2047年第一台人为可控的逆向坍塌试验堆被制造出,两年后逆向坍塌技术被应用于超级计算机上,使得微观物质建立模型的计算成为可能。

处于自卫考虑,204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南极立即宣布空洞城市独立为国家,并保持绝对的中立,中立宣言发布同时,南极关闭了进入空洞的所有方式,并进入了20年的静默期,而当时的国家正剑拔弩张地准备着战争,南极遗迹的研究工作被各国领导人早已丢在了脑后。

从南极遗迹科考开始,到触发罗联与南极重新接触的油轮事件,经过了整整50年,这宝贵的50年使得南极的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开始入门。虽然南极对技术的控制依然不太成熟,但是这从无到有的差距已经远远甩开了罗联几个世代了。

罗联成立后,经济开始复苏,基础物理的进步与遗迹技术的研究也开始缓慢地重新起步。油轮事件后,罗联与南极重新接触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两边都惊奇的发现,对方的世界已经在50年内变得完全不同了。出于人道考虑,南极开始帮助离南极较近的周边城市展开基础建设,南极技术在周边城市得到了大范围应用。为期10年的南罗蜜月期开始了。

随着南极开始在周边投资力度变大,周边国家显示出了与内陆国家完全不同的发达景象,反冲式衰变堡垒的建造使得坍塌粒子云的控制区域逐渐减少,人类生存的逆境终于有所改变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以及南极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力量,使得罗联内部开始出现南极威胁论,而内陆成员国对南极的不信任也开始加剧。

对南极的反对一开始是从文化领域蔓延开来的,由于生活所处环境差别巨大,南极人与罗联人世界观价值观差别甚大,不同领域的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不同也使得两边民众逐渐敌视对方,对南极实行强硬政策的呼声也愈演愈烈。2078年,南极一些周边国家宣布脱离罗联加入南极阵营,南极联邦也因此成立,南联的成立使得罗联从上至下对南极的态度发生直接改变,南极威胁论成为了主流论调。

为了表明和平立场,南极从一些未加入南联的周边国家撤离人员和技术。然而大幅减少投资与双向贸易的经济行为,使得罗联认为南极已经产生了相当的敌意。罗联通过了《针对南极限制法案》,这引起了南极政府的极度不满,南极政府号召所有胞民返回南极,罗联则声称南极这一决定极其愚蠢。

2089年7月,一群留在延边国家的南极年轻人向封锁他们居住区的警察扔石头,罗联警察则开枪对其射击作为回应。由此城市内的南极人进行了暴动,延边国家的驻留南极人开始与当地激进派势力出现大规模武力冲突,罗联政府就此事件作出反应决定武力介入。

2089年9月,南极以保护胞民为由,率先发动打击行动,代号上“斩蛇”。第一次南极战争开始。

罗联一开始并未将南极的战争宣言当一回事,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口不足三千万的小国能搞出多大动静?然而坍塌与逆向坍塌技术的军事实用化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列装,南极使用了全新的作战方式使得罗联军队在开始的第一年发生大范围溃败。罗联的指挥官惊恐得发现,大至战略打击方式,小到火控雷达的运算精度,南极的一切都早已超越罗联军队几个世代,南极军队的情报运算与获取速度是罗联的几何倍级,战场已经是单方面透明了。在海上,南极的多轨多速高密度导弹几乎在一瞬间消灭了封锁南极的罗联舰队,使得其他罗联舰队再也不敢随意露面;地面战场上,几名TASA步兵配合“手推车”空中炮艇,消灭数倍于己的军队轻而易举;在空中,NAR.Cop NB-70物质穿梭舰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权,使得罗联以往强大的空中火力再也无法从战场上出现。罗联在痛苦中意识到,如果无法掌握坍塌和逆向坍塌技术,要对抗南极的战争就无存谈起。

对遗迹的挖掘与研究几乎在一瞬间全面解禁,对理论物理研究的投入也史无前例的巨大。但是在短短一两年里要吃透整个遗迹技术根本是无稽之谈,罗联的科研机构最终决定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那便是激活遗迹,对其逆向测绘,和一个世纪前一样用简单粗暴的手法实用遗迹技术。

对遗迹的激活工作立即展开,在短时间内研究组得出结论,要全面激活遗迹设施,需要完整的基因链进行配对,而此项工作在GAVIRUL重现计划“黑百合与白蔷薇”中已经得到了失败的结果,重头开始研究谈何容易,正当罗联人失去对遗迹研究的希望时,有人突然发现,对GAVIRUL胚胎的重新培育项目,在13年前就已开始了。而这个项目的名称便是——“三女神计划”。

三女神计划

三女神计划”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南罗两边科学家所共同合作研究的遗迹项目。由于正时处蜜月期,南罗之间关系十分友好,从计划到开始执行只用了非常短的时间。2078年,来自罗联的生物专家威廉教授与来自南极的物理学家菲利普博士共同主持人类史上又一次GAVIRUL重现计划,工作分配上威廉教授负责样本重建而菲利普教授负责研究GAVIRUL基因与遗迹物质配链方式。但由于“拉克西丝”样本丢失(也有一说罗联故意隐藏),重现计划便注重“阿特罗波斯”的复原工作下手。此次复原没有使用单一培育技术,除往常的人工子宫培育外,增加了采用试管胚胎植入志愿者子宫自然分娩的培育方式,技术上的进步使得这次胚胎存活率略有上升(死亡率下降至72.3%),最后共有G-179、G-214、G-264三例存活,三名观测对象都继承上一代观测对象“萝丝”的成长方式和基因缺陷,进入观测程序后,威廉教授将这三名观测对象命名为“洁芙缇”(G-179)、“诺耶露”(G-214)和“露尼西娅”(G-264),并开始了长达3年左右的培育观测期。2084年,由于威廉教授与菲利普博士研究理念的分歧,导致之后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85年,罗南之间政治气氛严峻化,南极研究团队接到命令开始从柏林撤离,但由于受到罗联特务阻挠,研究人员返回南极的计划迟迟没有成功。2086年,大规模的延边国家骚乱开始,滞留在堪培拉的菲利普博士与他的妻子在撤离行动中失败,最后被认定在群体性事件中身亡,直至2087年,GAVIRUL重现计划的三名仅剩成果,G-214“诺耶露”被确认被罗联所控制,G-264“露尼西亚”被确认被南极控制,而G-179“洁芙缇”则在混乱中失去了踪影。

根据情报显示,在G-214“诺耶露”与G-264“露尼西娅”被双方控制的5年内,双方在遗迹科技领域都没有飞跃式进展,由被推断“诺耶露”与“露尼西娅”并没有激活遗迹物质的能力,因而采用自然分娩培育方式而与前两者不同的G-179“洁芙缇”观测体受到了罗联与南极两方极大的双重关注,双方都试图领先对方捕获这一GAVIRUL重现计划的唯一希望,然而“洁芙缇”似乎从世界上蒸发了一般,直到2092年“面包房(Bakery)”行动中才再次被发现踪迹。

南极对“洁芙缇”的搜寻从来没有停止过,而被技术瓶颈和军事打击搞得焦头烂额的罗联对此更为卖力,2092年,南极情报部门,“米德”截获了罗联发现“洁芙缇”与多名未知人员在波兰境内滞留过的情报,为了不打草惊蛇,“米德”派遣了8名特工以其他名义进入高加索地带,试图秘密抓捕“洁芙缇”一行并将其带回南极,此项行动代称即为“面包房”。

“面包房”行动前期由卡兰明德菲兰上尉领导,进入卡拉恰伊区捷别兰达市以西20公里的山区,由8名特工在此潜伏进行先期侦查与监视,在确认“洁芙缇”动向后由坎普菲上校指挥的TASA第三分队进行抓捕和撤离,然而由于消息泄露与情报上的错误,在任务开始卡兰上尉的小队在进入地区不久后即遭到伏击,任务前后共有7名特工牺牲,最终只有一名特工与“洁芙缇”取得接触,并在罗联抓捕计划中成功保护了她,然而在TASA前来支援进行撤离时,罗联的军队开始了合围,出于“洁芙缇”身份的战略重要性,罗联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万无一失:全球各个主要战线一齐发动反攻,使得南极其他部队无暇顾及;并出动3个机械化师包围了目标所在的仅有10平方公里的小镇;让北方战区几乎所有的战机升空压制南极空军的火力支援;还派遣多个特种单位进入小镇多面进攻,使得南极最精锐的TASA部队也陷入苦战,经历两个小时交火后,TASA不得不放弃“面包房”行动而撤离战区,“洁芙缇”因此下落不明,此后南极情报机构用了整整两年才找出她的所在地。


少女前线遗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好感度破亿的病娇缠上我了》《等我穿上小裙子你们就完蛋啦》《夜的命名术》《深空彼岸》《我穿越到全是女孩子的世界》《我穿越到了全是女生的世界》《软玉生香:医妃每天都想休夫》《明克街13号》《崩坏3rd穿越成为女武神吧》《失忆的我成了五等份的哥哥》

目录 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