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已经持续两年半的习惯,就是每次洗澡都要在公共浴室刚刚开门的时候独自去,可能会有几分钟的偏差,偏差超过十五分钟之后我当天就不洗了,第二天再洗。
因为我本身不喜欢跟其他人接触过密,也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更何况澡堂还是一个每个人都光着屁股坦诚相对的地方。人多的澡堂会引起我天生的反感与不适,所以我尽量避开洗澡的高峰期。
进入集体生活中以后我发现私人空间似乎成了伪命题,我无时不刻不会紧绷着准备回应其他人的受体是我的各种有意无意的行为。比如有人觉得跟我很熟了之后会在我背后边聊天边捏我的肩膀、胳膊甚至是碰我的头。我不会作出反抗的反应,因为我知道他们是表示友好所以我也就怅然接受了,但不代表我不会感觉厌恶。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处在一个可以随时跟别人交流的环境之中,不然太自闭的话有可能会得精神疾病。
这种矛盾渗透到我洗澡这件事上,我既想避免在人多的时候去洗澡又觉得自己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偶尔会感觉有些孤单。不过我还是选择更偏向于维护自己享受私人空间的机会跟时间。
我每次去浴室都把洗澡用具装进一个带挂钩的小塑料筐里,浴巾就卷在一枝衣架上带过去。走进每一次都会使用的那个处于角落里的隔间,因为那个隔间所在的位置比较偏僻,要绕过一面墙所以平时来用这一排隔间的人不多。塑料筐挂在身体左前方的隔断边沿上,浴巾挂在左后方,浴室的方形莲蓬头调整向右前方避免水溅到浴巾上。淋水之后从筐里拿出洗发液,先挤在左手上然后把洗发液瓶子放回筐里再用双手把洗发液在头发里揉出泡沫,洗过头发把肥皂盒从筐里拿出来,接着就是往身上打肥皂的步骤。冲掉身上的泡沫后把手中的肥皂冲干净连同肥皂盒一起放回筐里,就该开始拿出搓澡巾搓一遍,完毕后洗干净搓澡巾并拧干,依旧扔回筐里。最后冲掉皮肤上的脏东西,拿下浴巾擦干身体去储物间穿衣服,然后走人。
每次如此,从第一次开始,规律得不能再规律了。好像对于我来说洗澡这件事从出现以来本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跟四季的变化一样百万年内不会以任何其他的形式呈现了。这个流程已然变成了我的本能反应,我每次都可以在无意识或者神游在其他世界中的状态下完成它。我认为自己记得它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我记得我浴巾该挂在离塑料筐一臂远的地方而塑料筐挂在离墙面两指宽的地方,莲蓬头该向右前方倾斜二十五度来保证水不会直接喷在浴巾上以及不会因为从我皮肤上溅开而淋在浴巾上,我记得我该从隔间的入口处迈进去两只脚的距离才能刚好站在散乱的水帘下保证全身都能被水冲到,我只选择用舒肤佳纯白香型肥皂跟蓝色瓶装的海飞丝男士去屑洗发液——因为便宜,因为习惯,随处能买到,这样就不会因为忽然有一天买不到打破了一直遵守着的生活规律而陷入烦躁和不安。
我并不是在所有事上都保持偏执态度的人,所以我可以意识到我的这种做法似乎有些病态,所以不认为会有更多人跟我做类似的事。
说起来很矫情,但是我在洗澡的时候真的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属于我一个人的孤独。我不想跟身边的人有太多不同之处,因为我发现一些自己认为毫不起眼而忽视的的与众不同的行为和动作会引起自己跟身边人的割裂。我身边已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在浴室总是遇不到我,我只能以一句玩笑来企图搪塞。就像我总是很自然地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所以到后来身边人要出去聚餐或唱歌的时候自然不会来邀请我一样。我不是因为没人邀请我而失落,只是发现少了一种交流方式之后人们也会在其他方面疏远你,他们早上上课也不会叫你一起去,晚上去食堂拉帮结伙不会找你,这种做法很没道理却也确实合乎情理。为了跟其他人正常交往我尽量不显得跟别人疏远,现在我也会偶尔出现在某场饭局之中,也会参加一些我能接受的集体活动,能随时转换性格迎合环境才是集体生活的生存之道。
但是一味迎合他人来融入集体才更会让人体味到孤单。可能因为这样我才比较珍视独处时光,才会比较珍视独自洗澡时营造出来的与世隔绝的感觉,所以我才会追寻一种郑重神圣的感觉,追寻某种仪式感,这是对于专属于我一个人的时光的尊重。
那么现在试问在一成不变的某种形式中最能吸引人注意的是什么?
是忽然出现的一丝哪怕极其微小的变化或不同。
我说过我本以为不会有人跟我做类似的事,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我洗澡的那个处于角落里的隔间除了我很少有人会去使用,也不会有太多人那么早去浴室洗澡(并非没有,但是每次都不是同一批人,所以他们大概是巧合或者偶尔才会去那么早)。但就在一个月前,我忽然发现一个现象让我感到一丝诧异。
就在上个月的某个星期天我又在浴室刚刚开门的时候去洗澡,当我走进自己很熟悉的隔间的时候我发现莲蓬头被人掰到了向左后方倾斜的某个角度。那一次我并没有在意,因为有可能只是有人巧合地使用了我经常使用的这个隔间而已,这种事之前也发生过,所以我只是调整了一下,将它掰回我习惯的右前方,依旧一套熟悉的流程过后我走出了浴室。
诧异的感觉是我第二次发现莲蓬头被掰到左后方的时候产生的,感觉像是同一个人又一次使用了我认为本该由我独自霸占的隔间,这次也是巧合?
当我第三次发现莲蓬头被掰到跟我习惯的角度相反的方向时,我确定这并不是巧合了,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似乎跟我很像的对于洗澡这方面有独特偏执心理的人一直在跟我用同一个隔间。
我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理解我这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感觉是两个人忽然发现了对方跟自己有着相同的不被人理解的怪癖之后忽然产生默契,就算从未交流过但彼此心照不宣,两个人不会出现在同一时间的同一地点但会出现在不同时间段中同一处空间,不会直接交流而是留下信号让两个人间接表达出“我们不认识但我懂你我完全理解你”的友好信息。
人生中一大幸事就是遇到一个能理解你想法的人。像伯牙逢子期,他能听懂你奏出的高山流水,有一个懂得欣赏你理解你的人这就很幸运了。
我没法称那个人是知音,因为毕竟只是洗澡的习惯相似,还没互相了解就乱用“知音”一词未免有些武断,也是对自己个性的轻视。所以我想了另一个称呼,我用“知浴”来代指那位仁兄。
从此以后的半个月我每次去洗澡都会发现我那位知浴给我留下的友好的讯息——掰向跟我习惯相反方向的莲蓬头。
我有些时候好奇心会比较重,这是由想象力催生的。我一直都在想既然那位知浴跟我有着类似的生活习惯那有没有可能他对于其他事的看法也会和我有重合的部分?他会不会跟我有同样的兴趣?会不会有其他类似的习惯?然后会想到他是否是个优秀的人?还是像我一样对生活略带消极怠慢态度?越想着越觉得我们似乎有必要见一面,稍微聊一聊,聊聊对身边事物的看法,聊聊对自己的看法,或者只打量一下对方的面相自己主观判断一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因为就算世界很大在人群中遇到一个懂你的人也是很不容易的,人都是孤独的所以才会抱团生活,我如果能遇到一个知音的话算是我的幸运,我应该抓住机会试一试,如果真的是三观相符的朋友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再感觉孤独,也就再也没有必要刻意维持自己跟人群之间的联系了。
所以我再一次去浴室的时候稍稍晚了些时间,大概晚了半小时左右,想碰碰运气。
浴室的人比我经常洗澡的那个时段多了一些,但也不是多到不能接受,只不过路过每一排隔间的时候我都要稍微迈大步躲开正在洗澡的人,我不喜欢他们洗澡水从地上弹起来溅到我腿上,那样的话我会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我把莲蓬头掰回我习惯的角度,开始洗澡,我刻意放慢速度,增加洗澡时间的话会增加我遇到知浴的概率。
但直到我花了四十分钟洗完澡走出浴室也没有见到他。我决定下次再晚一些试试。
就这样我每一次都晚一些,经历了每个时间段,经历了洗澡高峰期,经历了在拥挤的储物间换衣服时尽量避免触碰到其他人所以烦躁的心情,经历了澡堂大爷在门口大吼他要收拾卫生了让剩下的人快点洗的时刻,经历了走出浴室的路上被别人的洗澡水溅到腿,经历了为了迈过地上漂着的泡沫差点滑倒。可是我依旧没见到那个知浴,甚至我洗澡的那个角落除非人真的特别多不然都不会有人走过来。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他看到隔间里有其他人——也就是我,就压根没有走过来,那就只能怪我自己逼走了知浴,可这样的话就没法解释我为什么每次来都发现莲蓬头撇向左后方。我又想到会不会他其实并非每次都在我之后来洗澡,而是会在我之前就来过,或者他来的时间不固定,我们俩刚好错开?
没有结论,没有线索,他好像故意跟我较劲不想见我一样。难道他认为我们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好?难道他会觉得见面之后我们会发现对方跟自己想象中不一样,会发现我们之间其实大有不同而并非能做到相互理解?那他又是怎么知道我决定见他一面的呢?
在尝试了半个月之后我放弃了计划,重新回归最早去浴室的生活。
今天在洗澡的时候我依旧想到了这件事,把偏向左后方的莲蓬头推回右前方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为之付出的无谓努力,感觉一阵失落,也表示理解,因为毕竟世界上不会有一个人真的跟你有一样的脑回路,或许我主动接近反而让他反感也说不定,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不被打扰。
我释怀了,也理解了友谊的建立并非要靠实质性的接触。我们俩人就算并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也可以保有相应的默契,我们不需要真正见过对方,只需要知道对方真的存在而且有可能他比别人更能理解我的思想就够了。我们的友谊是脱离了物质的友谊,我们只是彼此的精神支柱,而这样就足够了。
边这样想着边结束了洗浴,当我用浴巾擦身体时我发现有积水顺着方形莲蓬头的一个角流下来打湿我的浴巾和刚擦干的头发,我自然而然地抬手把莲蓬头掰向左后方,这样水会从另一个角向下流,不会滴在我的浴巾和头发上。因为我从来都是按照既定流程洗澡的,所以没注意到我什么时候养成了在洗澡后掰莲蓬头避免滴水的习惯。
穿上衣服之后我默默地走出浴室,准备跟室友们一起外出聚餐,他们说圣诞节要去通宵唱歌,我想了想决定跟他们一起去。
人生破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修成谪仙的我却变成了女孩子》、《拥有变性能力的我可以为所欲为》、《谁能来救救我》、《想要变成鹰的鱼》、《千反田的超高难度重生攻略》、《全球探秘:开局扮演死侍,》、《药娘日记》、《神不在王座的日子》、《瑶的恋爱物语》、《兄控的天才妹妹与绅士的最强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