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开过会,对木桶榨油的工作进行了分工,丁奇又开始去忙着第二件事儿,那就是研究如何造纸。
丁奇以前上学时,了解到中国的造纸术是东汉末年的蔡伦进行改进。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而现在,丁奇准备做的事就是造纸,他已经被没有手纸的日子折磨疯了。当然,这不是他造纸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方便记录、传播知识。
目前部落所拥有的东西只有一些破渔网和锯末,麻暂时没有,那么能考虑的造纸材料主要就是树皮、南湖边上的芦苇、杂草以及未来稻谷收割后剩下的稻草,包括前面所说的破渔网和锯末。至于竹子,丁奇暂时不去考虑,那个太难分解,不好制浆。
小时候,离村子一公里处,有一个造纸厂,周围的村民都会将不用的麦秸杆、玉米杆儿甚至是树皮运过去,卖几个零花钱来贴补家用。丁奇没事了就会带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造纸厂挖蚯蚓,回村边河里钓鱼。
经常去的情况下,他就对造纸厂的环境有所了解。长期在外堆放的麦杆儿、树皮等物,石灰,源源不断向里面运送麦杆儿的锅炉车间,以及从车间里面运出来的麦杆儿泥堆,还有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纸浆池,都是丁奇记忆中的儿时场景。
再加上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关于手工造纸知识的传播,丁d杏觉得自己理论知识学得挺多。
所以,他准备利用掌握的知识,开始造纸。
安排几个人去收集破渔网、锯末,再安排五六个人去南湖边割芦苇、杂草进行晾晒,还有人拿着青铜铲去搬迁的林场内收集树皮。安排花寻找到部落内最大的陶锅,安排荆依据花寻找到的最大陶锅样式,制作竹篦子或者木头篦子,以及用木头制成的蒸笼。
最后,丁奇带几个人去南湖边远离稻田和马场的地方,选址准备建造纸场地。
由于造纸有很大污染,产生很多废水,因此丁奇只能选择一处地势稍高的乱石滩、不长野草的地方作为造纸场,离湖边不算太远,取水也方便。
场址选定,就开始安排人用砖在平整好的地面上挖出一个坑,里面用砖垒了一个大池子,这是用来制浆的池子。不远处又建了一个用来蒸煮制浆原料的棚子,一个用来存放石灰的木棚子,四周用木板遮挡风雨。
讲到石灰,可能大家猜到了丁奇准备如何制作纸浆。没错,就是石灰法制浆。这种制浆方法,就是丁奇根据记忆中的画面,总结的制浆方法。丁奇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他隐约觉得应该是石灰的碱性加速了植物中纤维的浆化。同时,石灰还起到漂白和去除杂质的作用。
现在丁奇准备做的,就是进行小批量试验,利用比较好制浆的芦苇、杂草来制作草纸,也是最简单的纸制品。只要这个能做成,下一步用树皮、麻及木头等制浆得到的纸将会更好。
有人在挖坑建池子,有人则开始用铡刀将以前编苇芭留下来的芦苇切成十公分长的段,再切一些干枯的杂草后,将两样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将这些草料在一个大陶缸中淘洗,将一些泥土、石块等杂质清除掉。接着将一些生石灰粉洒入经过淘洗的草料中,搅拌均匀。
由于是第一次做,不知道多少比例合适,丁奇就准备从最低的水平开始,即石灰重量与草料重量比为1:10。搅拌均匀后的草料放在一边发酵一段时间,利用生石灰产生的热量进行自然发酵。
随后开始在陶锅中烧水加草料,盖上蒸笼,慢慢蒸煮。蒸煮的过程中,还要不停翻搅,使材料得到全面的煮制,能够快速地得到纸浆,缩短制浆时间。具体蒸煮的时间,丁奇心中没谱,只能边蒸煮边观察,但怎么着也得三个小时之后,前期可以让人先准备着。
自己在这里看着,丁奇则让几个人去找蝶拿回之前安排她制作的篾席,找荆拿安排他做好的一个大木桶。木桶用来作为抄纸用的纸浆池使用,而篾席则是抄纸帘。
抄纸帘做出来的不多,只有五个,主要是因为那只有三根头发丝粗细的竹篾实在不好做。为得到这些竹篾,丁奇特意制作了一个制篾工具,刮篾器。
在一块青铜板上,丁奇凿出五个洞,这些洞可是利用他手中的多功能瑞士军刀一点点钻出来的。五个洞从大到小,从五毫米到最后的两毫米,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竹篾从最大的孔穿进去,抽出来的过程中将大于孔洞的部落去除。然后再从下面的孔中穿进去,抽出来继续去除多余部分。以此类推,直至达到目标竹篾。这个过程耗费时间太长,更不说之前的破竹篾这项工作耗费的时间。
竹篾做成,蝶又开始编篾席,也就是抄纸帘。这个对绳索要求极高,就是绳索不能太粗,只能有一毫米左右细,可是将巧儿那一组人给折腾晕。还好,最后她们总算完成了这个任务。
有了绳有了竹篾,蝶编起来抄纸帘也就快得多。长六十公分,宽五十公分,一共五个。
一应工具都准备好,只待纸浆制好。
蒸煮好的纸浆,还没有最终成形。此时需要将这些纸浆从锅里捞出来进行漂洗,将里面的一些杂质和生料剔除出去,避免影响成品质量。漂洗后的纸浆捞出来,放入石臼中进行臼捣,使纸浆中的纤维充分分离出去,此时制浆工作算是完成。
丁奇算了一下,蒸煮的时间比预期的三个小时长了一倍,达到六个小时,还不包括后面的漂洗和臼捣。臼捣简单,岩他们凿出来的石臼和石锤,两人合作或一人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臼捣。
制好的纸浆呈
黄白色,微微的淡黄,没有全白,说明里面的石灰用量还有些少,下次再做时就要多增加一些,试试漂白效果。不过丁奇是第一次做这个,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算是不错了。
牛顿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之所以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么,丁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以前学过看过了解过。只要知道原理,过程只是细分出来用来达到目的罢了。就像以前他上过的自然课,老师有讲过如何利用废旧报纸来制作纸张的试验,而那个试验才是让丁奇真正明白造纸原理的一节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丁奇在造纸方面是否最终成功,也要看他最后这临门一脚能不能踢得出去。
在丁奇准备纸浆的过程中,另一组在榨油的人那里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压榨油桐粉饼,里面含有的丰富油脂已经在铜块和石块的共同挤压下渗了出来,并汇合在一起顺着石槽流入下面的陶罐中。
好消息传来,也激发了丁奇的斗志,誓要将纸张一下制成。
纸浆做成的第二天,好好休息一晚的丁奇带着一干人来到造纸场,向荆做成的那个大木桶中倒入准备好的井水。井水清澈,里面没有什么杂质,不会影响造出来的纸质量。
然后,丁奇将一定量的纸浆一点点的倒入木桶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搅拌均匀,这调配纸浆的活儿才算结束。只是成功不成功,还要看纸浆的附着情况。丁奇先将手伸进去,再捞起,看着手上的纸浆分布情况,丁奇略有些失望。纸浆还是有些粗,不够细腻,里面含有部分未彻底熟化的生料。而且,丁奇的手在里面停留的时间不算短,可沾在手上的量也不多,薄薄的一层。看来纸浆的量不够,另外也要增加抄纸帘在纸浆桶中的时间。
但这也只是在手上的表现,等呆会用抄纸帘之后就能知道抄出来的纸是什么样子了。
再次向里面投入一团拳头大的纸浆,继续搅拌直至均匀。然后丁奇拿起身边的那个抄纸帘,深吸一口气,两手将抄纸帘绷紧,前头朝下没入纸浆桶中。稍一停顿,丁奇就倾斜着快速出水,那些纸浆就在抄纸帘出水的过程附着在抄纸帘上,形成一层厚约两毫米的纸层。
水顺着抄纸帘上的空隙快速沥下,丁奇将抄纸帘正面朝下放在一块木板上,轻轻挑动抄纸帘一头,将上面的纸慢慢揭下,平铺在木板上,等待其风干。
完成这张纸,丁奇之前吸入的那口气被他慢慢吐出来,本应该激动起来的心情反倒逐渐平静下来,让丁奇有一种释怀的感觉。
不再停留,丁奇再次将抄水帘没入纸浆桶中,左右一摆,前后一晃,停留两抄,迅速直上直下出水,又一张蕴含着大量水分的纸张就在抄水帘上成形。沥干水分,再次将抄水帘正面朝下,将那一张纸铺在另一块木板上,等待它最终风干。
原始迷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卧龙小说网http://www.wolong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书推荐:《黜龙》、《三国之弃子》、《数风流人物》、《将军府的纨绔小公子》、《我不是野人》、《终宋》、《绝境求生崇祯帝》、《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蝉动》、《纵横图》、